提到甲状腺疾病,很多人先想到甲亢或甲状腺结节美林资管,却对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存在诸多误解:有人觉得 “甲减就是怕冷、没精神,不算大病”,有人认为 “甲减只能终身吃药,治不好就放弃”,还有人把 “疲劳、体重增加” 等症状全归为 “年龄大了”。事实上,甲减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甲状腺疾病之一,中国甲减患病率约 17.8%,且随年龄增长逐年升高。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视角重新认识甲减,理清它的 “真面目”,避免因误解延误治疗。
一、先明确:甲减到底是什么?不是 “简单的激素少了”
从医学定义来看,甲减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全身代谢速率降低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但它并非 “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核心问题比 “激素少了” 更复杂:
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滤泡受损(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无法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T4、T3);
展开剩余88%激素转化障碍:甲状腺合成的 T4(占 80%)需转化为活性更强的 T3 才能发挥作用,若肝脏、肾脏功能异常,或缺乏关键营养素(如硒、维生素 B12),转化过程受阻,即使 T4 正常,身体也会因 “活性激素不足” 出现甲减症状;
激素利用障碍:少数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即使血液中 T3、T4 正常,激素也无法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形成 “甲状腺激素抵抗”,表现为 “甲功正常但症状明显”。
简单说,甲减的核心是 “甲状腺激素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可能是 “产量不够”“转化不了” 或 “用不起来”,而非单一的 “激素少了”。
二、甲减分 2 大类,病因差异大,症状也不同
根据发病部位,甲减可分为 “原发性甲减” 和 “继发性甲减”,两者病因、症状有明显区别,治疗方案也不同:
1. 原发性甲减:甲状腺自身出问题(占甲减的 95% 以上)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因集中在甲状腺本身,导致激素合成能力下降:
主要病因:
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甲状腺滤泡,导致滤泡逐渐坏死,是原发性甲减的 “第一诱因”,约占所有甲减的 70%,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5-10 倍;
典型症状:全身代谢减慢的表现,如持续疲劳(休息后也难缓解)、怕冷(穿比别人多 1-2 件衣服)、体重莫名增加(1-2 个月增 2-3kg)、皮肤干燥脱屑、头发枯黄易断、便秘(每周排便<2 次)、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
2. 继发性甲减:垂体 / 下丘脑出问题(占比不足 5%)
这类甲减并非甲状腺本身异常,而是调控甲状腺的 “上游器官”(垂体、下丘脑)出问题,导致促甲状腺素(TSH)分泌不足,甲状腺 “失去指令”,无法合成激素:
主要病因:
垂体瘤:垂体肿瘤压迫垂体组织,影响 TSH 分泌;
垂体梗死:产后大出血(席汉综合征)、严重感染等导致垂体缺血坏死;
下丘脑疾病:下丘脑肿瘤、炎症等影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分泌,进而导致 TSH 减少。
典型症状:除了甲减的基础症状,还会伴随 “垂体 / 下丘脑功能减退” 的表现,如性欲下降(男女均有)、乳房溢乳(女性)、体毛脱落(腋下、阴毛减少)、头晕(低血压)、低血糖(代谢过慢导致),症状比原发性甲减更复杂。
三、别忽视 “隐匿性甲减”!这些非典型症状易被误诊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很多甲减患者(尤其是早期或亚临床甲减)会出现 “非典型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诊断:
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下降(刚说的事就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频繁走神)、反应迟钝(别人说话要反应几秒),易被误诊为 “老年痴呆” 或 “神经衰弱”;
肌肉骨骼症状:肌肉酸痛(尤其上下楼梯时大腿酸痛)、关节僵硬(早上起床后明显)、手脚麻木(末梢循环差),易被误诊为 “关节炎” 或 “颈椎病”;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吃一点就饱)、腹胀(即使没吃多少也觉得肚子胀)、消化不良,易被误诊为 “慢性胃炎” 或 “胃肠功能紊乱”;
心血管症状:心跳变慢(静息心率<60 次 / 分钟)、血压偏低(头晕、眼前发黑)、血脂升高(尤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被误诊为 “心血管疾病”。若出现上述症状,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及时检查美林资管甲状腺功能,排除甲减可能。
四、科学诊断:不是 “TSH 高就是甲减”,需结合 3 项检查
诊断甲减不能仅凭 “症状” 或 “单一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和 3 类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
甲状腺功能检查(核心):
原发性甲减:促甲状腺素(TSH)升高,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部分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也降低;
亚临床甲减:TSH 升高(4.2-10mIU/L),FT3、FT4 正常;
继发性甲减:TSH 正常或降低,FT3、FT4 降低(与原发性甲减 “TSH 升高” 有本质区别)。
甲状腺抗体检查:
若怀疑桥本甲状腺炎,需检查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若抗体显著升高(TPOAb>34IU/L),可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甲减。
甲状腺超声检查:
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萎缩(桥本晚期)、甲状腺结节、炎症等,辅助明确病因,如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多提示 “弥漫性低回声、网格状改变”。
五、治疗不只有 “吃激素”!3 种治疗方式,免疫介入是新选择
提到甲减治疗,很多人只知道 “吃左甲状腺素钠片”,但实际上,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甲减,治疗方案不同,并非 “所有甲减都要终身吃药”:
1. 激素替代治疗(基础手段,适用于所有临床甲减)
通过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身体缺乏的甲状腺激素,是甲减治疗的 “基石”:
适用人群:临床甲减(TSH>10mIU/L,FT3/FT4 降低)、亚临床甲减(TSH>10mIU/L 或有明显症状);
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初始剂量 25-50μg / 天,每 4-6 周复查甲功,根据 TSH 水平调整药量,目标是将 TSH 控制在 2.5mIU/L 以下(普通人群)或 1.0-2.5mIU/L(备孕 / 孕期女性);
注意事项:左甲状腺素钠片需空腹服用(早餐前 30-60 分钟),避免与牛奶、豆浆、铁剂同服(间隔 1-2 小时),以免影响吸收;临床甲减患者通常需长期服药,但并非 “终身不能停”,部分桥本早期患者,若配合免疫调节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后可逐渐减量甚至停药。
2. 免疫介入疗法(针对桥本甲减,从根源干预)
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引发的甲减(尤其是亚临床期或临床早期),免疫介入疗法能从 “免疫攻击” 根源入手,减少甲状腺滤泡损伤:
治疗原理:在超声引导下,将含硒化合物、抗炎因子的免疫调节剂精准注入甲状腺炎症区域,直接抑制局部过度活跃的淋巴细胞,减少 TPOAb、TgAb 产生,同时清除甲状腺内的炎症因子,缓解免疫攻击,保护剩余健康滤泡;
适用人群:桥本亚临床甲减(TSH 4.2-10mIU/L,TPOAb 阳性)、桥本临床早期甲减(TSH 10-20mIU/L,FT3/FT4 轻度降低);
疗效优势:多数患者接受 1-2 个疗程(每个疗程 3-4 次,间隔 2 周)后,TPOAb 水平可下降 30%-50%,部分患者 TSH 可恢复正常,减少对激素替代治疗的依赖,避免甲状腺进一步萎缩。
3. 对症支持治疗(辅助手段,缓解症状)
针对甲减引发的并发症或非典型症状,需配合对症治疗:
贫血者: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维生素 B12、叶酸;
骨质疏松者:补充钙(1000mg / 天)和维生素 D(400IU / 天),定期监测骨密度;
血脂升高者:若饮食调整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重新认识甲减,才能更好地应对它 —— 它不是 “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不是 “终身无法摆脱的负担”。通过科学诊断、规范治疗(激素替代 + 免疫介入)和合理的生活管理,多数甲减患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甚至恢复甲状腺功能。若你或身边人有甲减相关症状,建议及时检查,早干预、早获益。你目前对甲减还有哪些疑问呢?
发布于:陕西省金牌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