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以色列时报》的报道指出,7月16日下午,以色列军方动用无人机对叙利亚大马士革市中心的国防部军事总部实施了精准打击。袭击过后,浓烟迅速弥漫开来优益配,笼罩了叙利亚国防部大楼以及毗邻的总统府核心区域。事发后,以色列国防军发布声明,正式承认对叙利亚政权位于大马士革军事总部入口发动了袭击,同时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这件事背后充满了讽刺意味。因为叙利亚临时政府去年底通过政变上台,便迅速转向西方寻求政治和军事支持。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雷极力想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甘愿充当西方在中东的代理人,并承诺推动所谓“民主转型”。实际上,这种行为不过是“投降派”的典型表现——无视以色列和土耳其在大片领土上的实际占领,借助西方势力为自己在混乱中建立所谓的“合法性”背书。
展开剩余72%然而,当以色列无人机于7月16日直击叙利亚政权核心大本营时,原本期望得到西方支持的临时政府却遭遇了集体冷淡。临时政府曾天真地认为亲美立场可以成为保护伞,保障自身安全,结果却在大马士革国防部大楼硝烟弥漫中彻底破灭。
坦白说,以色列对叙利亚临时政府的军事打击并非突发事件。政权更替后,以色列迅速以“自卫”为由占领了戈兰高地的缓冲区及其周边区域,同时策划与苏韦达省多数德鲁兹人合作,试图在叙利亚南部设立一个“防御区”。这种战略布局显然是为了扩大其影响力。
今年7月13日,苏韦达省爆发德鲁兹武装与叙政府安全部队之间激烈冲突。以色列立即抓住这一契机优益配,国防部长卡茨公开警告叙利亚当局“不得迫害德鲁兹人”,并扬言以军将“持续打击叙利亚安全部队,直到其撤离”。临时政府本希望通过政治投诚换得喘息之机,却不料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愈发激烈——从7月15日至16日,以色列军队不仅轰炸了大马士革的核心地带,还对苏韦达省实施了连续空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地缘政治的现实逻辑从未因政权更迭而改变,它永远服务于强权的战略利益。叙利亚临时政府的外交官们或许曾幻想在联合国安理会第2254号决议的框架下推动“可信、有序和包容的政治过渡”,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然而,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以色列停止侵犯叙利亚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时,美国及其盟友却表现出冷漠无视,这足以证明:代理人政府终究只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枚弃子。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军事力量正迅速在叙利亚边境集结。就在大马士革遭袭的当天,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向叙利亚边界增派4个边防警察连队。这样的部署绝非临时应对,而是其南部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利用德鲁兹问题分化叙利亚领土,逐步将苏韦达省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叙利亚临时政府越是退让和妥协,以色列的吞并野心便愈加肆无忌惮。当叙利亚外交部谴责以色列军事行动是“公然侵犯主权”和“不可接受的挑衅”时,以色列无人机已经在总统府附近投下炸弹,用最粗暴的方式昭示:投降派的抗议不过是失败者的悲鸣。
苏韦达省的德鲁兹居民在电话采访中满含绝望地描述道:“我们被包围了,武装分子的喊叫声清晰可闻……我们拼命让孩子们保持安静,好不让任何人发现我们的踪迹。”这正是代理人政治所带来的恶果。临时政府本以为出让主权能够换取保护,结果却令国家陷入更深的分裂和战乱。甚至以色列境内的德鲁兹领袖也公开施压军方,加大对叙利亚的空袭力度。
叙利亚临时政府的选择揭露了政治投降主义的致命矛盾:越是出卖主权来换取生存,其生存基础反而崩塌得越快。尽管联合国对叙利亚苏韦达省德鲁兹聚居区的持续暴力事件表达了关切,但当古特雷斯的声明最终沦为无力的纸面谴责时,大马士革街头的爆炸声无情地嘲讽着这场政治投降的荒诞现实。
发布于:天津市金牌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